信佛人李元松老師

不可思議的力量 淨樂發佈日期2004/12/30


        自有記憶以來,無時不在害怕畏縮中,惶惶度日。

        害怕自己有個精神病的母親離家出走,家庭殘缺為人知悉恥笑。畏懼孤獨自處、面對現實,終日空過而不知所措。

        外表看似孤傲、堅強,實則內心脆弱、凌亂、不安、惶恐,覺得老天虧欠於我,看別人都不順眼,無法與人和平相處,常爆發怨氣,心想若不幸得了精神錯亂,也是宿命。

        這樣的人生,表面是「人」的模樣,過平常人的生活,實質內在是一個長毛帶角的野獸,歷緣對境之時,猛獸的野性,猙獰現形,傷人傷己,毫不自知。

        因緣巧合,我被接納進入現代禪,有機會依序閱讀現代禪叢書,生平第一次深入接觸宗教信仰。

        由於缺乏宗教情操,我利用在社會上學得的生存技倆,用在教團的團體生活中,做人應有的修養僅是修理門面的工夫,以博得教團好感,掌控同修;計較同修修行進步,暗忖:同修有何能耐得以進階聽聞法要?好評斷是非,拚個輸贏;自認憑藉小聰明,短期內即得上師傳授的個中三昧。凡事好強爭勝、不知感恩知足,如此心性,也曾因干擾教團的清淨,調離象山社區的共修會,至其它道場共修參學。

        上師為建設象山修行人社區,以便各地追隨上師參學的同修,能安心修行,費盡心力護持教團,承擔繁瑣的行政庶務,關心每一位弟子的家業、事業、道業。在象山社區生活中,日漸體會教團高峻的禪宗風格,始能穩定浮躁的心境,吟詠上師的法語,於同修薰染之下,「蓬生麻中,不扶自直」,亦能不費力的少分的扭轉粗劣的習氣。

        上師自創三千句法語供大眾吟詠閱讀,積極培養弟子全方位的人格,教育方式生活化、多元化,上師常介紹同修欣賞影片,記得看的第一部電影片名是:「史崔特先生」,當螢幕畫面昇起,一片漆黑的夜空中,掛滿了無數閃爍發亮的小星星,我即淚流滿面,不能自己,影片放映結束,仍被劇中的主角平淡、平凡過一生,晚年得知患癌症,只為滿一個心願,開著家中僅有破舊的割草機,無所畏懼、無怨無悔地千里迢迢尋覓,向因年輕氣盛時爭吵分離的弟弟道歉,感動不已。至此,浮動頑劣的心行,感到上師都了解弟子內心無明的苦,藉影片教育弟子,世間的苦是人類的捕風捉影,有了依靠而較安心。

        上師時常提醒弟子,對人生要看破放下,勉勵弟子:「活著做個覺悟的人,要快樂、聰明、有品,死後往生淨土」,活在世間時,不妨做自己喜歡的事;或帶弟子旅遊,不忘教育弟子:「要重質不重量,就算待在路邊小廟喝茶,可以如同身在大廟」,「不必刻意找清涼之處,重要的是心情要好,心情好住家裏、爬象山都好」。

        及強調人情義理的重要,「不說學佛,先學做人」,「心境隨時歸零,重新出發」,「隨分隨力對周遭的有緣人好」,「安居樂業,安身立命」,「修行人應有積極雄健的精神」,對於宗教情操淺薄的我,建立道基前行,獲益良多。

        禁錮已久的心靈,獲得法乳滋潤,得以重新做人,以往得理不饒人,拚個你死我活;動輒爆發情緒,不顧玉石俱焚;上班刷卡時聽得「卡擦」一聲,就心情下沈,牙關緊閉;內心畸形發展的苦悶,在上師和教團的潛移默化中,病情有了改善。

        上師往生後,仍具凡夫習氣的我,不敢談懷念、感恩,如此粗鄙心性,應該無法體得感恩深層的意涵吧!但對於上師的教誡開示,卻日益清晰,反覆思量。「屠龍尚未成至尊,何妨另鑄倚天劍」,上師引導弟子歸依淨土法門,追隨上人修習淨土教義,弟子的生死大事,因彌陀本願的救度,稱念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即往生彌陀淨土,後生大事底定。

        如今遵行上師的遺志,深感念佛有不可思議的力量,更能安心、放心,一心念佛,當思念上師的身影時,無作意之下,轉化為實踐上師法要的動能,「是非真假已忘卻,獨留情義落江湖」的萬丈豪情──我要成為這樣的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