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問答及其他

停下偏執妄想,才能體得師意(喬瑩)發佈日期2021/03/30

停下偏執妄想,才能體得師意(喬瑩)

“如果有人說佛陀曾經說法,即是謗佛。”早前對這樣的話,我是不理解的。現在,感覺開始慢慢有所了解和體會。

 剛進入教團,老師們說要開放心靈,在不違背法律和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之下去盡量滿足自己的欲望。吃喝玩樂,很好。然後,我就對自己的“吃喝玩樂”十分接受。

 甚至有時候會覺得找人一起吃喝玩樂,而別人沒空時,是別人出了問題——“哎呀!你們的生活過得太緊張了,連吃喝玩樂的時間都沒有,都不會吃喝玩樂放鬆自己的身心。”當踏上這樣一條道路之後,沒有人告訴我,原來是我出了問題的時候,我仍然堅定而執著地前行著。漸漸的,當我自己的欲望沒有被滿足到時,就開始遷怒別人。感覺生活中,一切的目標就是為了讓自己尋求快樂和舒服。一切與之相悖的,都是不對的。

 之後,老師對我說“我們可以吃喝玩樂,但不是只有吃喝玩樂,而是要在吃喝玩樂中修觀空性。”結果,這樣一句話,最終被我解讀的卻是“不能吃喝玩樂了!”然後,我就開始想“之前不是說要吃喝玩樂,滿足欲望嘛,怎麽一會兒又不讓了呢?”

 感覺好像不太相同的話,同樣的當事人,不同的是這兩項建議是出現在不同的時間,同一個人不同的心態等前提之下。其實,兩者並不衝突,老師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能讓弟子生活得安心,自在。但是,在當我只考慮到自己利益得失的時候、別人對我的評判對
的時候,我的解讀是扭曲的、片面的,是不可理喻的。

 佛陀是解脫者,大覺悟者,解脫的是內心,而內心的寧靜又是沒法用語言來表達的。所以,所謂的一切說法,只是過來人試圖就我們目前的因緣、面對的事情來告訴我們怎麽做,才能趨近佛陀的心境。可惜,佛法很單純,人心卻太複雜。

 再好比,我現在是一個全職媽媽,有一個可以賺錢的老公,他一個人的收入,目前就能支撐我們一家的開銷。老師就一直跟我說“你就好好負責把家裡顧好,把兩個孩子顧好。不用想著要出去工作,顧好孩子就是你現在的工作。”這話的意思難道是說,我以後就都不用工作了嗎?

可以去工作,也可以不工作。但是,目前家裡需要有人顧孩子,老公又能養家,那就各司其職,各安其位就好。以後,如果等孩子大了,或者正好有一個機會可以讓我兼顧孩子,又能發揮自己的興趣所長,又可以掙錢,那就去做啊!為什麽不可以?

 所以,我現在的理解是:每次老師的教導,都是因為老師是過來人,看到我在目前存在的問題,給予我的方便智。一切都是因緣的產物。(有因有緣,我能認識老師;有因有緣,當我遇到問題時老師正好看到;有因有緣,老師有幫助我的能力和辦法;有因有緣,它就這樣發生著……)

 所以,什麽是“隨順因緣,無掛礙”?眼前的一切都是。今天的建議,可能明天就不是這樣。但,是不是因為這樣就說今天的建議就不夠好或者不對呢?不是的!今天的就是今天的,明天的就是明天,當下而已,沒有瞻前顧後,灑脫而坦然。

 所以,何求法之心?法實不可說,因為佛陀所說之法,只是想告訴和送給世人他的心境。而一切言說,都只是通往這個心境的方法。方法很單純,但是每個人在實踐的時候用的還是自己的心境,沒有離開自己的內心,又怎能到達佛的彼岸呢?
 老師常常帶著我們走,怎麽帶?首先,她要觀想你現在的位置,你怎麽會這樣,然後怎樣才能帶著你走出自己的困局。有些困局她走過,所以面對方法,她非常清楚,關鍵看你願不願意跟著她走;有些困局是她不曾經歷的,對她而言匪夷所思的,她就需要一直觀想一直觀想“如果我是你”,她會怎麽做,然後怎麽走出來。

 什麽是“跳進你的生活”?這個就是。在你看不到的時候,她在跟你共同經歷你的生活,你的苦難,看看怎樣能走出一條路來,可以讓你快樂,輕鬆,無掛礙。

為什麽要說法?因為,人類的溝通途徑一般就是語言。如果一個眼神可以到達,那眼神就是法;如果一個動作可以到達,那動作就是法。可是,一切的一切,最終要給的只是一個心境。

 怎麽跟老師學?在沒辦法的情況下,就只能先聽懂,而後要有能力感受和體會到道理背後所要傳達的心境。每個人都有一個心,當有你我之時,那永遠都是兩種心境。怎樣可以合二為一?停下來,停下來吧,當一切止息,兩顆心都停下來的時候,它們就合一了。所以,常常貼著老師的心(停下來才能跟著別人的心律動),感知老師的心情,才有能力轉化為自己的,才是真正的“成佛解脫之道”。